提案案由: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南京工业大学校园面积大,在校师生多,建筑用能多,能耗水平高,加快低碳绿色校园建设任务紧迫。
提案内容:
(1)以绿色建筑技术、信息技术为驱动,对校园低碳绿色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因地制宜结合校园内自然条件,对校内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对新建建筑加强节能技术应用。
(2)完善校园节能管理制度和能源管理体系,试行二级单位能耗定额或限额措施,通过对能源消耗进行科学、精细化的管理与控制,降低学校运营成本。
(3)进一步传播低碳绿色校园文化,鼓励师生绿色低碳行为、引导参与低碳活动。
(4)我校土木、暖通、给排水等专业是江苏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发展中重要的技术支撑力量,建议相关学科可发挥技术方案咨询作用。
实施过程:
近年来,我校已启动低碳绿色校园建设,接到提案后,立即召开提案落实交流会,并据此对全校绿建工作进行梳理,并逐步推进。
(1)因地制宜,利用学校地形优势和湖泊水体进行改造,利用雨水回收再利用,年节省绿化用水15000余吨。对10幢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现综合节能率12.45%,建筑节能效果显著。在校内全面推广节能设备设施,2022年实际投入资金超过600万。
(2)不断完善节能管理制度与能源管理体系,先后投入1875万元进行节能设施建设改造。建立全校能源管控系统,实现校内约35293个数据量24小时实时在线监测与采集,全面分析各建筑及各二级单位能耗情况,有效提升学校能源精细化管理水平。
(3)开设生态文明相关专业和通识课,将绿色环保等知识融入课堂,学校后勤处协同团委、学生处及各学院开展节能活动,聘请学生担任节能监督员,让节能、节水理念深入人心。
(4)办案单位利用学校能源、土木、给排水、暖通等相关专业教师凭借技术优势,在学校低碳绿色校园建设过程中起到了技术支撑作用。
实施效果:
学校高度重视智慧节约型校园建设,自本提案实施以来,利用技术改造,实施精细化管理,精准施策,在建筑物、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水电支出仍呈现下降趋势。获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多项称号。多家能源类权威媒体对我校节能建设与成果进行新闻报道,江北新区节约用水办公室等部门对我校节能节水工作也给予肯定。2022年9月,我校被评为江苏首批绿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