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助力“双减”,工会在行动 > 服务教职工优秀工作案例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工会:实施六个服务“暖心工程”,巩固“一家人”发展氛围

发布日期:2022-06-14 09:16 浏览次数:

一、项目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院经济快速发展,职工队伍不断壮大,为满足职工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望,充分发挥工会服务职能,创新服务形式、搭建服务体系、做好服务工作,是工会工作及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项目意义

通过突出服务异地员工、服务青年员工、服务困难职工、服务职工生活、服务扶贫干部、服务高端人才六种服务,搭建院六个服务“暖心工程”体系,帮助职工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进一步完善院工会服务职工体系建设,不断深化我院以人为本的“一家人”文化氛围。

三、项目目标

聚焦工会主责主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准把握本单位职工实际需求,突出搭建六个服务“暖心工程”工作体系,探索新时期服务职工新模式,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工会服务品牌。

四、具体做法

(一)服务异地员工 制定《慰问异地企业员工暂行办法》,对慰问的频次、形式、经费等都加以明确。搭建与驻外员工家属交流的平台,开展“您的支持是我们发展的动力”活动,每年邀请驻外员工家属代表来院总部作交流,以参观、座谈等形式加强家企联系,将公司的发展与家庭的支持紧密联系。构建驻外员工“娘家人”倾诉平台,设立院外心理咨询辅导站点,当驻外员工在工作或者生活上遇到问题时一方面可以向工会“娘家人”倾诉,另一方面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老师的帮助,为他们的身心健康筑牢一道防线。建立“小志”志愿服务队,“当你在外为企业拼搏时,你的小家由我驻守”,这是志愿服务队的口号,对驻外员工家庭实施点对点帮扶,大到老人突发急病、爱人生产,小到家里跳闸、家电维修等等,使驻外员工能够在外安心工作。

(二)服务青年员工 打造青年创新平台。以培养年轻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目的,建立青年创新平台,每年拿出50万资助年轻技术人员创新,促进青年成长成才。近年来,共申报项目20项,获批11项,资助近150万,获授权专利12个,部分成果成功应用于生产现场与外部市场,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建立单身青年交友平台。针对青年员工婚恋问题,建立单身青年数据库,每年联系兄弟单位组织多次单身联谊活动,同时依托“掌缘”APP平台提供线上交友服务。开展集体婚礼服务。设立祭拜革命先烈、慰问新人亲属、举办文化婚庆仪式等环节,将革命教育与中国民俗文化相结合,让青年员工感受“家”文化的同时,增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理解,进一步强化责任与担当。每年举办职工集体婚礼,向新婚夫妇赠送新婚大礼包,目前已有16对新人参与,2020年会同G12党建联盟单位共同举办“井冈山红色集体婚礼”,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青年员工生活中去。

(三)服务困难职工 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慰问帮扶,每年重大节日开展节前慰问,近三年累计支出慰问费用30多万元。关注患重大疾病职工,院工会及所属分工会及时伸出援手,通过多渠道申请困难补助,帮助职工渡过难关,先材分工会联合党支部、团委倡议为身患重病职工进行捐款,同时利用同时利用“轻松筹大病救助”开展众筹,在短时间内筹集善款41万元。美宏分工会在一名职工家属重病手术期间,通过线上线下筹款近1.5万元,解决职工燃眉之急。加入互助互济会,院工会为全体职工办理了南京市职工互助互济会“康祥”意外伤害保障和女职工“康乐”互助保障险,目前已为6人办理了意外伤害赔付补偿,为3名女职工申请了困难补助,获得互助金6.8万元。

(四)服务职工生活 成立文体协会,先后成立乒乓球、足球、篮球、羽毛球协会,建立相关章程。围绕春夏秋冬举办适宜文体活动,春天登紫金山比赛、夏天奥体中心游泳、秋天全院运动会、冬天迎新联欢会,已深入人心。在传统节日,组织全院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有效巩固“一家人”文化氛围。成立伙委会,关注对食堂环境和饮食质量,及时反映就餐问题,督促不断改进食堂服务质量。院食堂检查评比多次荣获江苏省教科工会系统二等奖。签订专项集体合同,制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院工会与行政协商,围绕提高员工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制定一揽子措施。修订《员工福利管理办法》,上调工作餐补贴、交通补贴、租房补贴、节日礼金等。设立企业年金,制定出台《企业年金方案实施细则》,保障和提高员工退休后待遇水平。开展生日送祝福、夏季“三送”,设立茶歇室、职工驿站、爱心母婴室等,为分工会配备清凉饮料机18台、饮水机2台、冰箱5台。

(五)服务扶贫干部 设立“3+1”对接机制,即党群、工会、团委分别设专人与前方扶贫干部对接,负责扶贫工作人、财、物调配,对关键事项给予及时跟踪与指导,关心照顾扶贫干部家庭,解决后顾之忧,保证他们驻得下、扎得牢、干得实。每年由党委书记、董事长带队赴四川宣汉县、连云港灌云等扶贫一线调研指导工作,看望扶贫干部和困难群众。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院领导、工会主席带队上门看望、慰问外派干部家属。

(六)服务高端人才 购置高端人才公寓。为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构筑人才环境建设高地,在鼓楼滨江板块购入国际人才公寓8套,解决高层次技术人才及项目负责人、海外人才、博士后工作站在站博士等居住难题。支持小家建设,对人才特区——创新中心小家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建立沙龙平台、健身中心、茶歇室等,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组织人事部门协商,出台《高端人才管理办法》,对人才的认定、福利待遇、项目收益分红等方面加以明确。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坚持“党委领导,工会为主,相关单位部门配合”的工作原则。成立由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院党群工作部,主要职责负责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

(二)制度保障 建立南京玻纤院《企业年金方案实施细则》《慰问异地企业员工暂行办法》《青年创新平台实施办法》,修订《员工福利管理办法》《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为服务职工提供制度保障。

(三)经费保障 近年来,院工会拿出约50万元开展各类慰问活动,50万元用于支持职工小家建设,每年约50万元用于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其他各类保障经费约100万。支持青年创新平台项目实施约150万元,1200多万元购置人才公寓。

五、取得成效

三年来,通过实施六个服务“暖心工程”,有效激发员工创新创业热情,推动了我院创新发展、和谐发展。近年来院营收、利总等实现大幅度增长,经济效益迈上新台阶。院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制订国际标准3项,研制的新材料助力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承担了8项国家“卡脖子”技术攻关项目。院重要影响力得到扩大: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等六部委授予“XXX突出贡献单位”。获批建设“全国碳纤维标准化委员会”“国家新材料重点平台(测试评价平台复合材料行业中心)”两个国家级重要平台。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获江苏省委“企业技术创新奖”“江苏省十大创新企业” “首届江苏精品”“集团六星企业”荣誉称号,获“第四届中国质量提名奖”“江苏省省长质量奖”。管理成果获全国建材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一等奖2项,南京市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院强大凝聚力得到巩固: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最佳实践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社会责任示范企业”“全国建材行业企业建设文化示范单位”“集团十佳党建品牌”等一系列称号,取得了一批优异企业文化成果和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


打印 关闭